-
为加强与上海民进组织交流合作,提高我市中医药发展水平,9月22日上午,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中国民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与我市共建活动在六安市中医院举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上海市委医疗卫生专委会顾问吴焕淦,民进上海市委委员、民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主委龚利,民进六安市委主委王务兵、专职副主委陶厚余,六安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杜向阳以及相关同志出席活动。王务兵主委首先对上海民进组织领导、专家一行表示欢迎,并就我市基本情况和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我市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杜向阳副院长和康复一科陈家平主任分别介绍了我院发展情况及康复科具体情况。杜向阳副院长表示,希望双方通过中国民主促进会这一“桥梁”,建立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关系,逐步加强在专业技术、科研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中国民主促进会金山区副主委姚戎对我市的热情周到的安排表示了感谢,也介绍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市金山区发展情况。吴焕淦教授介绍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相关情况,就双方合作可能性及相关事宜做了详细阐述。龚利主任对我院提出的建立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关系表示支持,并对下一步具体合作事宜做了详细阐述。最后,上海民进组织相关专家实地参观了我院康复科病区,对我院康复治疗工作给予了指导,还对一些疑难病例的诊疗进行了示范教学。
-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基层医务人员的中风识别能力和卒中防治能力,推广卒中急救地图应用,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2023年09月20日15点,由六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六安市中医院承办的第一期卒中地图推广员培训正式拉开帷幕。六安市中医院作为市卒中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承担我市卒中地图管理和推广应用的任务,具体负责培训工作。首先,我院杜向阳副院长做了开幕致辞并为我们讲解了脑卒中现状。在我国,脑卒中是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病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早期识别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时救治患者,改善预后。神经内一科洪亮主任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脑卒中如何早期识别。及时发现卒中早期症状非常重要,越早发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就越好。其次,神经内三科刘自云医师和大家讲解了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微信公众号使用说明,大家可以通过地图了解本地区“1小时黄金救治圈”内急性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并及时与医院和120沟通,将患者转运至有救治资质的医院。如果能在卒中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将患者送至有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医院,并接受规范的血管开通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明显恢复健康。紧接着,神经内三科黄友发主任讲解了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救治。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救治主要是尽早的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或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而其中关键的治疗时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黄主任讲解了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的定义及要求,并分享了我院机械取栓的临床病例。神经外二科代金龙主任阐述了脑卒中的外科治疗,包括脑出血、动脉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手段,分享了关于脑卒中外科治疗的个人体会。尽管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但脑卒中可防可治,控制好高危因素是关键。神经内二科及康复二科方无杰主任对脑卒中如何预防及筛查进行了讲解。脑卒中的预防主要分为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时脑卒中预防的基础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脑卒中。最后急诊科彭红护士长向大家介绍了我院的卒中绿色通道,并引领感兴趣的参会人员参观绿色通道。卒中绿色通道在于缩短时间延误,为卒中患者提供快速、特殊、及时的救治。我院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一直致力于脑卒中的工作,为皖西地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供稿:卒中中心 刘自云审核:叶梦云
-
为切实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知晓度,9月7日上午,由六安市卫健委主办,六安市中医院、裕安区卫健委承办的“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中医药振兴发展------让中医药融入百姓生产生活”大型义诊活动在皋城中心广场举办。活动现场,六安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姜风致辞,向出席今天活动的各级级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加今天活动的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市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程志平宣布仪式启动,他表示此次活动是省及16地市同期举办的大型中医药宣传活动,就是要大力宣传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让社会更加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更广泛地进入农村、进入社区、进入家庭,让中医药更好服务人民健康。 八段锦、太极拳表演来自六安市中医院肿瘤放疗科、呼吸内科、心内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皮肤科、康复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眼科、耳鼻喉科、肾内科、疼痛科、中医护理门诊共16个学科多名专家进行义诊,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义诊咨询等多元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活动,倡导全体市民养成健康良好生活习惯,增强了广大市民对自身疾病的保健管理意识,提升了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和对中医文化的认同感。让更多民众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受益中医药,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社会氛围。
-
为加强我市重症机械通气医护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六安市第一届重症医学暨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技能竞赛于8月25日—8月26日在六安市中医院圆满举办。此次竞赛由六安市总工会、六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六安市中医院承办。六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程立,六安市中医院党委成员、副院长杜向阳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杜向阳副院长致欢迎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爱军教授、朱守俊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邵敏教授、刘念教授、担任评委。此次技能竞赛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技能操作包括气管插管技能操作和呼吸机技能操作。本次竞赛邀请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宝教授为竞赛制定方案并设定理论考试题,共有来自13支参赛队的26名参赛队员。经过激烈角逐,张为好(六安市中医院),刘峥(六安市中医院),谢应宇(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袁冠亚(六安市人民医院),张敏(六安市人民医院),余鹏飞(金寨县中医院)等6名选手分别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六安市中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金寨县中医医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霍山县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分别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 此次竞赛既是一次对我市各县区重症机械通气水平的检验,同时也是一次水平的提升,各参赛医院广泛宣传动员,调动广大呼吸与急危重症领域的医护人员参赛热情,营造了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的浓厚氛围,促进我市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为解决六安市老年人养护、康复服务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和康复需求,六安市中医院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安徽省养老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努力构建“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养老康复中心。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即将投入使用。为了更好地规划养老康复工作,解决我市老年人养老康复问题,8月21日至23日,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邵明,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姜风,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涛,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许兵等一行10人先后到合肥市滨湖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护理院、泰康之家(杭州)大清谷康养基地、上海同康医院4家康养单位考察医养结合工作。考察团实地考察了各家医养单位老年医学科、护理学科建设等情况,认真听取配套设施、医疗服务、运行管理等相关情况介绍。在参观合肥市滨湖医院时,考察团对滨湖医院“医养一张床”,“住院医疗”与“养老托护”相结合的医养结合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了解。据了解,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护理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养老、照护、健康管理、临终关怀“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机构。考察团就该院运行状况和享受的政策标准进行了深入交流。泰康之家(杭州)大清谷是泰康保险集团建设的一所高品质医养社区。该社区围绕老年人的社交,运动,美食,文化,健康,财务管理和心灵归宿,提供温馨的家,开放的老年大学,优雅的活力中心,高品质医疗保健中心和精神家园五位一体的生活方式。考察团对泰康之家(杭州)大清谷的“活力养老”和高品质的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悉,六安市中医院近年来着力于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康养服务等需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一条龙”服务,目前正在努力构建“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养老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