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中医院
  • 六安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春风起时“痒”——带你认识荨麻疹

    时间:2024-05-27   浏览次数:627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疙瘩”,主要表现为皮肤突然瘙痒,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短时间内可自行消退。这类风团起得快,消得也快,可谓“来去无踪”。中医称为瘾疹,《医宗金鉴 . 外科心法要诀》对风瘾疹这样叙述:"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

    荨麻疹在春季高发,归因与脾胃、肝木有关。肝为风脏,春季又主肝木,一旦肝木过于亢盛,就容易引起内风。肝木克脾土,再加上湿气的影响,人在春天的脾胃功能会偏虚弱,身体上更容易脾虚湿困。当湿热不得疏泄,就会郁于皮毛腠理之间。此时若是刚好碰到风邪趁虚而入,尤其对于肌肤腠理疏松的人来说,就很容易诱发风团。

    除此之外,在中医看来,体内热血过盛,需要通过清热凉血的方法来调和。热邪犹如一股气流,在血液中游走,使得血液变得炽热。我们的皮肤需要血液的滋润,当血液过热时,触及皮肤自然会产生反应,其中之一就是荨麻疹的出现。

    当我们身体受到风邪的干扰,就像一堆被煽风的火,造成血热时间一长造成湿邪,久之气血耗伤,气血两虚,这也是为什么会反复发作的原因。

    仅仅依赖药膏的止痒效果是暂时的,因为体内的热邪并未得到真正的清除,这样的治疗当然难以根治。整体观念就是润燥止痒,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一)风寒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呈粉白或淡白,水肿多明显,颈部、四肢远端暴露部位为主,可有口唇、眼睑水肿,遇风遇冷加重、得暖缓解,恶掀衣被,口不渴,汗少或无,平素畏寒肢冷,或有腹泻。舌体淡胖,苔白,脉浮紧或浮缓。病机为风寒束表,寒邪不能透达体外,治以祛风固表、发散风寒,基础方经方则多用麻黄汤、麻黄桂枝各半汤。

    (二)风热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红斑为主,灼热剧痒,可伴有发热、恶寒,口唇眼睑水肿,咽喉肿痛或呕吐、腹痛,甚至呼吸困难,遇热皮疹加重,搔抓后局部皮疹色红灼热,并可蔓延成大片,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病机为风热袭表,郁于皮肤不得外达所致。治以辛凉透表、疏风清热,基础方多用荆防方。

    (三)湿热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红而且多发,此起彼伏,消退相对缓慢,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易诱发或加重,愈抓愈痒,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急性加重表现,汗多,口干渴多饮、或口苦,尿黄、便干,胃院胀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病机为湿热内停,蕴蒸肌肤。治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基础方消风散首选。

    (四)肺卫不固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红,以风团为主,汗出或浴后受风加重,伴自汗、恶风,疲乏,语声低微,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细弱。病机为肺气虚而不固,不能抵御外邪,风邪侵袭肌表所致。治以固护肺卫、祛风止痒,基础方多用玉屏风散。

    (五)血虚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红,夜间皮疹发作或瘙痒加重,抓后条痕,紧束部位为重,或劳累后加重,此证病人多不耐寒热,口干口渴,便干或不爽,可伴唇色淡白、甲白、眼睑色淡,眠不实或多梦,舌红或淡红,苔薄少,脉细。病机为血虚生风化燥,导致肌肤瘙痒。治以滋阴养血、疏风止痒。基础方多用四物消风饮、当归饮子。

    (五)营卫不和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不重,可呈红色小斑点、斑片,遇冷风、淋雨或淋浴后见风出现瘙痒,得暖一般可缓解,平素轻畏寒、有汗,二便如常,睡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缓。病机为营卫失和,腠理不秘,风邪侵袭而致皮肤瘙痒。治以调和营卫、固卫解表,基础方多选择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六)脾肾阳虚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风团大而水肿明显,瘙痒无度,见风及阴雨天加重,平时畏寒,汗少或无汗,腰腿凉,不敢食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繁,甚者小便失禁,大便稀溏或不成形,可伴头昏、乏力、易瞌睡,睡眠不解乏,舌淡嫩胖大苔薄或者镜面舌,脉沉细无力。病机为脾肾阳气不足,水饮不化,水湿内停,溢流肌肤导致水肿,兼感风邪而致风团瘙痒。治以温肾健脾、温阳化饮,基础方多用真武汤、四逆汤。

    (七)气血两亏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或白,多于大病、术后或产后发病,皮疹多泛发,夜间加重,平素畏风自汗,精神差,伴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牙龈、眼睑惨淡,伴有甲错等表现。舌淡瘦薄苔薄少,脉虚无力。病机久病大病多虚,虚生内风或外感外风所致,治以补益气血、息风止痒,基础方多用八珍汤、归脾汤。

    (八)血瘀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黯或青,皮疹周围正常皮肤可呈黯青色,消退缓慢,瘙痒剧烈,常见明显抓痕。面色晦暗或暗淡无华,舌紫黯或青紫伴瘀点、瘀斑,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或沉细。病机瘀血阻滞,肌肤络脉不通,风邪郁于肌肤。治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搜风止痒,基础方多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

    (九)脾虚湿困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色淡红或色白,水肿明显,划痕征多阳性,可伴腹胀、纳呆,便溏或不爽,进食不当会诱发加重,舌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病机为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流溢肌肤。治以健脾和胃、除湿止痒,基础方多用平胃散、二陈汤、除湿胃苓汤、多皮饮等。

    (十)外寒内热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呈小片红斑、风团,小者周围可有白晕,亦可呈花边形,或者环形、半环形消退状态,皮损较顽固,消退缓慢,甚或超过24小时不消退,进食辛辣刺激、遇热或运动后加重伴针刺样瘙痒,甚至夏日不敢外出见太阳,得暖暂时缓解,睡眠却不得久盖衣被,多半夜或下半夜加重,晨起发现皮疹仍未消退,可伴有口苦、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病机为内热蕴肤、外寒郁表不得宣泄,治以发表清里,基础方多用麻黄连翘赤豆汤、乌蛇驱风汤加减。

    (十一)上热下寒型 症状体征特点:

    皮疹初发色白,搔抓变红伴有明显划痕,进食辛辣刺激或生冷可诱发或加重,伴腹胀、纳呆,手足湿冷但身汗少出,便干或不爽,甚至易口舌生疮,舌淡红或淡黯,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尺弱重按无力。病机为上热多虚火易感风热郁表,下寒多虚寒易感风寒伤络,下寒为本,上热为标,治以清上温下,辅以发散外邪。基础方多用半夏泻心汤、乌梅丸加减。

    (十二)还有一个证型——冲任不调,皮疹可能跟月经期有关系。

    月经前后发作或加重;或者是围绝经期月经不调,病人紧张冲动就见汗出、烘热表现,也有这样一类病人发病。治以调节冲任,养血祛风,常用的就是逍遥丸加减,具体甄别丹栀逍遥或者红花逍遥;血虚可以加四物汤;温阳补肝肾,可以加二仙汤和二至丸。(供稿:静配中心)


    专家门诊时间: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